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藤县牛歌戏——“下里巴人”的艺术

藤县牛歌戏——“下里巴人”的艺术

关键词:藤县牛歌戏 藤县文化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-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tengx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9494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 2006年6月13日,藤县的文化工作者为保护濒危的民间艺术,到天平镇偏僻的新陈村拍摄牛歌队演出的图像资料。
     他们惊奇地得知,这个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庄,当晚竟有两队牛歌戏同时出演。牛歌戏演出的告示早贴在村里公众位置,小孩们象过节一样,早把演出的场地围住了。晚10点多将开演了,村民们有的开来摩托车,有的手握电筒,拿着板橙,踏着泥泞难走的小路,云集到露天演出场地,坐在晒地或潮湿的路边、山坡上。伴随着稻花香和蛙叫声,以及蚊虫的叮咬,大家津津有味地看起牛歌戏来。为家人争足面子,出钱请这场戏,自称“狗贩”的年轻人,正风光地招呼前来看戏的乡亲。
    牛歌戏是藤县由民间舞春牛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。清光绪元年间(约1875年),金鸡镇安村“兆丰年”龙会、岭景镇篁村“同庆堂”,在“舞春牛”的旋律中加入“年宵歌”、“贺年调”,并增加故事情节,发展成为牛歌戏。成为农民的精神生活与艺术享受的主要形式。此后在金鸡、象棋、岭景、天平等11个乡镇流传,并到岑溪、平南、容县、北流等外县交流、演出。1947年,新庆镇黄沙村与三堡乡(时属藤县)外号“牙锄七”覃国基的牛歌剧队斗戏。双方共演了40多场,成为一段佳话。解放前,乡村间留下了“阔佬三卖田办剧队”、“覃世茂男扮女装戏团总”、“李秀标传戏至死”等牛歌剧队的传奇故事。
    牛歌剧队多在节庆、新居入伙、嫁娶和做寿等时应邀演出。戏班演员一般10人左右。演出内容或是民间传说,或是历史人物事迹,或是社会伦理,都是民间,特别是在农村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故事。如古装戏《孟姜女哭长城》、《杨门女将》、《唐皇李世民》、《薛仁贵征东》,现代牛歌《猪郎倌相亲》、《合家欢》等,有500多本牛歌戏剧本。多分场次、续集表演。
    牛歌戏所需场地不大,演出设置简陋,以唱为主,做手、台步、圆场等简单演出动作。演出的道具不多,旦角用手巾,生角用扇子,武生拿一条棍子或刀枪,其余一般是空手上场的。旦角戴头盔,穿花布大襟衫,围一条红裙。生角扎花布头围,身穿花布长衫。其他以“唐装”衫来代替。演员化妆根据剧中人物需要,借鉴粤剧脸谱的不少画法,巧妙勾绘图案在脸上。音乐结构一般只分上下两个乐句,每两句之间加锣鼓钹间奏,循环反复,结构简单。演员一专多能,既能演唱、扮演多个角色,也会打锣鼓钹,轮翻上场。牛歌戏用藤县本地土话演唱,唱词与自然腔调接近,听众听得清楚。唱词大量采用群众所熟悉的民间语言,色彩多变,言语通俗,用比喻、借代、比拟、夸张、排比、双关等修辞方法,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,形象生动含蓄,显浅易懂,较适合群众的欣赏习惯,观众听起来津津有味,如痴如醉。
    牛歌名旦黄献红曾把一位妇女的悲惨命运演绎得声色形俱备,以至看戏的老太婆们把演戏和现实生活都混淆了,一边抹着眼泪,一边叹息“啊,真系惨啰!”,纷纷掏出身上赚来不易的五角、一两元钱,上前塞给“命运悲惨”的黄献红。
     藤县牛歌剧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全盛时期,有牛歌戏剧队300多个,成为广西民间剧队最多的县之一。演艺较高的剧队每年演出达300场以上,收入足以养家,已经达到职业化的程度。现在牛歌队的收入一般有村场请或个人请两种,村场请的话则由村民你5元、他10元,甚至用大米凑合够数作价,每场收入200至300元,演员月收入约600至700元。牛纯平哥队是由几对夫妻搭档而成的。牛哥队员多是中年人,他们常年开着摩托车,运着演戏的行头串乡村,除去农忙时节要忙自己的农事,一年四季都有演出。
    期间,县文化馆据牛歌戏的发展需求,从各牛歌队中挑选优秀人员,对演员的身段、手位、表情等舞台表演基本功进行指导训练,组成文化馆牛歌戏剧队。同时,采取调演加培训的方法,对各乡镇的骨干牛歌戏剧队进行了训练,从而将传统简陋的牛歌戏艺术水平提升了档次。他们也企图从乐器等方面改良牛歌戏,加入小提琴伴奏,但群众不接受,仍然喜欢牛歌戏原汁原味、简朴、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当时有名的戏班有“群英乐”剧团、“兆丰年”、“新庆社”、“大坟”、“马四”戏班、纯平牛歌剧队、藤县文化馆牛歌剧队。
     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,农村中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务工,电视的普及、VCD进入农村家庭,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发展,牛歌剧队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。 2006年全县只有2个牛歌戏剧队坚持演出,以此艰难谋生,但有时在一个村场竟还能连续演出一个多月。此外,除藤县南部的乡镇,北部的古龙等乡镇,邻县的容县、平南、岑溪也有他们的演出市场。他们也顺应变化,把自己演的牛歌剧拍成VCD光盘出售,以供更多的群众随时观赏。由于有市场,拍摄制作、出售牛歌剧VCD也成为人们谋生的一条新门路。这说明牛歌戏在藤县农村还有较大的需求。
    文化艺术源于生活、源于群众。研究藤县民间戏剧艺术牛歌戏的发展、演变,为今后如何保留、发展民间文化提供一个有研究、参考价值的活标本,也极需要保护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